廣州能源所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喜報頻傳
文章來源:研究生部 | 發布時間:2023-01-11 | 【打印】 【關閉】
近期,2022年度各類研究生表彰獎勵、獎學金評選業已落下帷幕。廣州能源所自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后,導師和研究生積極進取,努力爭先,繼續獲得豐收。其中蔣方明研究員獲“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袁浩然研究員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教融合優秀導師獎”;博士生寇璇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優秀獎”,博士生田苗獲“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博士生獎”,博士生李承宇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教融合研究生獎,碩士生宋晨曦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光谷獎學金。
蔣方明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近年來在地熱能高效開采,梯次電池電、熱、安全管理,燃料電池低溫冷啟動等方向開展深入研究,并取得顯著成果。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時時處處以師德規范要求自己,始終秉持言傳身教的理念,既在科研學術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上以身作則,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術創新能力。作為主要授課老師,蔣方明將刻苦鉆研、為國奉獻的科學家精神貫穿到課程教授中,激發學生為國奮斗而努力探索的熱情,營造傳幫帶的良好氛圍;將課程與科研有效融合,課程質量持續提升,不斷加強學生科研創新、實踐能力,獲得學生和校方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蔣方明曾獲廣州教育基地優秀導師稱號,所指導的學生中1人獲國科大優秀學生標兵,5人獲優秀畢業生稱號、2名留學生獲國科大優秀國際學生榮譽稱號,吳偉、陳繼良、何紹陽等多人獲得國家獎學金。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后,在各行各業發揮骨干作用。
袁浩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基于低碳排放的有機固廢高效清潔利用基礎理論與新技術開發,構建了以“熱化解構-提質重構-進階提升”為路徑的多元固碳利用理論體系,開發系列關鍵技術及裝備,形成碳基調理劑、高辛烷值燃油及酯交換催化劑等系列綠色產品,成果突出。袁浩然在指導學生方面注重提升學生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致力于為國家培育更多的優秀科學技術人才。作為首位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教融合導師獎的代表,注重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的科教融合協同育人,從2015年聯合培養研究生開始,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指導的中國科大學籍博士生李承宇在2022年獲得中國科大科教融合優秀研究生獎,中國科大學籍畢業生王舒笑在2018年榮獲安徽省優秀畢業生、中科大優秀畢業生、中國科大工程實踐論文二等獎等榮譽。畢業學生受到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寇璇同學是2017級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籍直博生,師從李小森研究員,其研究課題為天然氣水合物開采與綜合利用。在讀期間,寇璇同學勤奮認真,嚴于律己,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及各項活動:在Energy, Applied Energy等國際學術刊物上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1篇(其中9篇發表于中科院一區TOP期刊),EI論文1篇;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中國科學院大學優秀畢業生、中國科學院優秀團員、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優秀團干、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廣州市十佳科普使者等榮譽;獲第二十屆廣州教育基地研究生學術報告會學術報告一等獎、學術創新獎、學術報告演示制作獎;獲廣州能源所工藤獎學金;獲2020年廣州市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三等獎、廣州教育基地英語演講比賽第一名及最佳即席演講獎。
田苗同學是2017級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籍的碩博連讀生,師從呂鵬梅研究員和羅文副研究員,研究課題為N-糖基化修飾對脂肪酶調控機理的研究,專注于研究畢赤酵母中N-糖基化修飾對脂肪酶性能影響及其作用機理,解決了脂肪酶制備生物柴油的問題。該研究從分子層面解釋了N-糖基化影響酶學性能的原理,最終實現了脂肪酶一步法制備生物柴油的高值化利用。田苗同學目前就職于邁瑞醫療武漢研究院;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在Bioresource Technolog,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Fuel,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論文6篇,獲得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好學生及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獎學金等榮譽稱號和獎勵。
李承宇同學是2021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籍博士生,師從袁浩然研究員,其研究課題為有機固廢的資源化利用,在讀期間團結同學、學習勤奮、工作認真,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活動,曾在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上作學術報告。目前,李承宇在讀期間已在Fuel, Waste Management,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等國際學術刊物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EI論文1篇,已授權國內發明專利1件、受理4件。獲廣州能源所工藤獎學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教融合研究生獎等,2022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獎學金。
宋晨曦同學是2021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籍碩士生,師從黃玉萍副研究員,研究課題為虛擬電廠模式下考慮負荷聚合商服務定價的電動汽車優化調度。在讀期間,勤奮好學,努力上進,積極參加多項課題組項目研發,已受理發明專利1篇。與課題組同學共同獲得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銀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創新創業項目”獎,個人榮獲2022年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光谷獎學金。積極參加所內外多項活動,是所研究生會與科普協會成員,Applied Energy Innovation Institute志愿者。
以上獲獎的研究生,為廣州能源所爭得了寶貴的榮譽,充分肯定了近年來研究所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導師隊伍在潛心科學研究的同時悉心栽培研究生,獲獎研究生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將激勵全體研究生刻苦鉆研、奮發學習,更加努力地向科學前進道路邁進。
版權所有 ©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備案號:粵ICP備11089167號-2
地址: 廣州市天河區能源路2號 電話:020-87057639(辦公室) 87057637(科技處)
傳真:020-87057677 E-mail:web@ms.giec.ac.cn 技術支持:青云軟件